創業小日子 No.6|投資自己、AI 崛起、健康與理財

Last Updated on 21 5 月, 2023 by Youi Shih

想起 2023 年都還沒寫過公開日記,於是五月的寫作額度就獻給這篇。

自從一月決定年度關鍵字為「簡單踏實和健康優先」之後,我就將重點放在以實踐為主軸,分享為次要的生活經營方式,讓自己多花點時間參與線下的世界,頗有感觸,也挺喜歡這樣的踏實感。

我將這幾個月生活與工作的心得做了幾個重點整理,以此紀錄與大家分享!

1. 每天一小時讓自己成長

上個月發表了我的實驗心得,紀錄開始早起的過程。

想早起,是想找出更多時間做想做的事,於是挑了數本與成功學或提升生產力有關的書來讀。選這種書要有耐心,因為一不小心就會看到徒增壓力的內容,最終選了三本,收穫良多。

1. 子彈思考整理術:這本是工具書,我沒讀完,但學到了快速做筆記與紀錄思緒的技巧,幫助很大。當在外面時,我都會用子彈筆記法快速將想到的事情記在手機裡。

2. 思考致富:很快就看完,提醒了專業性的重要,以及想像力、自我暗示、智庫的力量與人類常見的七種恐懼。想著既然要讀成功學,就要看最早提出的始祖。

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是成功學之父,啟發秘密、吸引力法則等暢銷書。如果這幾本你都不喜歡,也可以看看我最愛的《你的心,是最強大的魔法》來學習如何用思想創造現實的方法。

很多事情其實早就知道,但生活的忙碌總讓會我們忘記。外國人很喜歡把目標做成 Vision Board,如歐普拉。但我不想那麼公開,決定寫下來,在冥想時用觀想來提醒自己

3. 上班前的關鍵1小時:作者給了當頭幫喝,提醒了「個人的成就,不會超過個人成長的水平」這件事,讓我意識到投資個人成長的重要性,能成功培養早起的習慣都是因為此書。

究竟適不適合早起,其實都是個人的自我暗示和決定。沒有什麼事一定非黑即白,像《最有生產力的一年》的作者嘗試過早起,但最後發現自己仍喜歡晚上工作,就繼續做回夜貓子。

而我是滿喜歡早起做事的氛圍,街道上沒有車水馬龍的吵雜聲,能很專注不會被中斷。

想與做之間,總有很大的落差與誤解,凡事只有親自體驗過才會知道哪個適合自己。—— Youi

當養成了每天花1小時投資自己的習慣之後,我就不一定是在早上做這些事了。有時週末想睡到自然醒,或前一晚沒有睡好時,我就會讓自己睡飽優先,將行程改到其他時間做,保持變動的彈性。

2. AI 崛起給創作者帶來的挑戰

ChatGPT 於 2022 年 11 月問世,台灣則是在 2023 上半年媒體開始大肆報導。身為影像與文字的創作者,很難不立刻就意識到這款工具會帶來的挑戰。

果不其然,短時間內 Amazon 上充斥各種用 ChatGPT 做的電子書1;Sony 世界攝影大獎(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其中的一件優勝作品竟是用 AI 做的。攝影師拒絕領獎,坦承是想用這個作品讓人們正視 AI 將如何衝擊攝影產業以及讓展開公開的討論2

Boris Eldagsen’s award-winning picture

人們的態度兩極,有人問「如何才能不被 AI 取代」,也有人說「AI 不是敵人,是工作的好夥伴」。美國大力推崇 AI,歐洲則發佈了第一條 AI 的監管法案3,吵得沸沸揚揚。

其實兩年前,我就在思考什麼工作或主題是不會被快速的科技發展所汰換 —— 要轉換跑道嗎?有什麼產業的變動比較慢? —— 苦惱了許久後,選擇先慢慢開始培養跨領域的興趣,未來再且走且看。

因此,這一波 AI 的崛起似乎沒有讓我感到太擔憂,反而是有種「準備好面對」的感覺。

以前很抗拒科技飛快的發展,現在則是追蹤了幾位走在趨勢前端的領袖,也訂閱了幾個較大的媒體,定期更新消息,關注科技發展會給自己的職涯帶來的影響。

ChatGPT 會扼殺部落格嗎?其實我沒有很在意,因為我經營部落格不只是為了賺錢,也是為了紀錄生命的歷程。而當擁有多元的收入來源時,就不會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恐懼。

只要保持學習與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持續體驗與練習輸出自己的觀點,喜歡你的人仍會找到你,不適合的人依然會離開,我是這麼想的,你覺得呢?

把 AI 當成一個人,自己是另一個獨立個體,各有特色與魅力,受眾會自己投其所好。—— Youi

3. 第一次關閉自行開發的產品

在經濟學上,沉沒成本(Sunk Cost)指已經發生且不可收回的成本,而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指採取行動可以避免的未來成本4

例如:你花了 100 元看電影,但看到中間覺得不好看,又覺得 100 元已經花了不看可惜。若選擇看完,你的沉沒成本就是 100 元加三個小時的時間;若選擇即時離場,你的沉沒成本就只是 100 元,而你可以把那三小時用來做別的事,為機會成本。

經濟學理論認為,做決策時應考慮機會成本,而非沉沒成本,因為無論結果如何,沉沒成本都不會變。—— 說得好容易,但實際遇到完全是另一回事。😨

最近做了個重大決策,就是無期限關閉我的線上課程《盈利部落格學院》的招生。

在這個產品上,零零總總花了快三年的時間經營,從中學到很多。

雖然成績沒特別亮眼,但也有小小的成果,獲利了幾萬塊美元。然而,考量到市場整體的轉變以及個人未來職涯的性向發展,似乎是時候前往下一段旅程了。

一人要同時負責開發、維護、銷售、行銷和客戶關係經營,產品或服務的規模大小很關鍵。但這門課的內容規模卻遠遠超過我能承擔的,因此,在不考慮投入更多金錢和時間成本之下只能選擇結束。

由於是初次經營產品,且已有累積的客戶,實在捨不得放棄所有投注的心血。即使知道這些沉沒成本是不可逆,還是有了濃厚的情感以及放不下的責任。

早在一年前我就寫了一封信,但沒有選擇寄出,而是決定再努力看看。一年後,直覺仍然告訴該要改變了,這時才終於下定決心克服不捨的情緒,重新寫了封信給客戶。

若未來再開發其他產品,我會更謹慎考量成本與產品複雜度之間的關係,是十分寶貴的經驗。

我想再次感謝支持我的學生們,很開心認識你們,希望自己有給你們帶來成長,也期望未來能繼續用不同的方式陪伴著彼此,我會在小房間繼續經營優質的內容。🥰

結束,永遠是新的開始,歡迎訂閱小房間的電子報以獲得最新課程與服務的消息喔!

4. 與家人共事漸入佳境

在自家公司工作已經超過一年半了,與家人共事總算變的穩定。

那天收到來自姐姐的訊息:「不過也是因為有你幫忙,我現在還有點閒可以去上課看展幹嘛的,甘溫哪」。短短的文字,圓滿了當初決定回家工作的初衷

2021 年,哥哥和我相繼從美國回台,在生活轉換之際,選擇回家幫忙分擔公司的業務。

剛開始,全家一起工作真的是腥風血雨。開會總有十足的火藥味,因為都是家人,溝通完全無法講究圓滑,情緒直來直往。從激動地大叫到甩門氣哭,無一不有。

以前,這間公司是爸媽白手起家,小小的貿易公司就能養大一家子人。但當擴展到五人團隊,並且都是家族成員時,真的是一項挑戰。一間公司如果沒辦法公私分明,實在很難運作下去。

一年多後,哥哥離開了,選擇回到電影業繼續當調色師。爸爸對於他的離開有些失落,不過人生終究還是自己主宰的,當情緒過去,仍然只能選擇祝福。

畢竟,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可以在哪裡大放異彩,就應該朝著那裡去。

而我目前還會繼續做下去。在找到與每個家人共事的模式並學會「設立界線」之後,對於手邊事物也逐漸上手。傳統產業的貿易雖不是我的本行,但確實能從中找到樂趣,增加跨領域的廣度與機會。

同一件事做久了,換個不相關的工作可以轉換心情與環境,現在還挺喜歡這樣的狀態。😋

若喜歡文章,請花 1 秒點選廣告給予支持,再繼續往下閱讀 :^)

5. 我開始學習投資理財了

想起太極拳課的同學有一次和我說「面對恐懼,才能戰勝恐懼」,對金融向來不熟悉的我,終於緩慢地真的開始學習理財與投資了。

其實想學習很久了,但買了書,還是被各種理由拖延。今年或許是緣分到了,總算把架上的書拿來看。關於投資,我選的第一本書是《投資心智》,為學習價值投資的入門書。

在評估要跨入投資的什麼領域時,考量到可用的資金,決定從「股票」作為起點。

作者和我一樣是新手,認為會計是很難的東西,但透過她的爸爸菲爾.湯恩的教導,對股票投資有了基本的認識,也成功從中賺到錢。她第一支買的股票是尚未被 Amazon 收購的全食超市(Whole Foods),被收購後就賺了一大筆錢5,用的是第一定律投資法

整本書主要是在教「如何了解一間公司、算出公司的數值與評估是否能投資」,我的進度非常慢,目前還正在練習如何看財務報表,歡迎引薦優質的老師或學習資源喔!🤩

6. 身體健康為一切的根本

三月,因為連續腰痛了兩週去看復健科。我把年初在聯安診所做全身健檢時的脊椎 X 光片給梁院長看,確認是腰椎 L4-L5 有問題。她讓我做物理治療,包含牽引、電療和熱敷。

看健檢報告時,醫師就有提到這個部位有異樣,我和他說是因為小時候有摔傷過。醫師說,如果不痛就沒關係,有痛再進一步追蹤,我壓根忘記這件事。

這間診所的人都很不錯,院長很細心,但因為物理治療的速度慢,做了幾次後,我就決定去小時候將我的頸椎疼痛治好的國術館。他看了我的 X 光片,很快就認出是椎間盤突出。

我問師傅,連續打了一個月的太極拳之後才開始酸痛,原因是什麼?他說,這是打拳後身體的病症被誘發出來(後來發現拳班的前輩們也有過這種經歷,各種病症跑出來,像排毒一樣)。

跌打損傷的國術館,通常都是用粗暴又直接的方式,直接折骨頭強迫將脊椎回歸正位。挺可怕的,但很有效。做了一次之後,腰部就有好一些。

結果開心之餘的隔週,我莫名又中了 COVID,人生第一次確診。😫

壓倒駱駝的稻草,猜測是那幾日腦中一直想著工作的事,加上晚上沒有充足睡眠又持續早起,抵抗力降低所造成。—— 這讓我在康復之後有了些改變,後面會提及。

症狀有發燒、眼睛乾、連續兩週的咽喉疼痛和痰,同住的伴侶因為家裡沒有隔間,也與我一起中獎,我們兩人都首次體驗。她的症狀嚴重一些,發燒數天,每天都很容易累,也有輕微咳嗽和痰。

快康復的幾天,我做了許多反思,並在康復後的上工第一天就開始落實。

第一個改變,就是往後都走路上班。從家裡到公司只有二十分鐘路程,我發現自己很喜歡這種慢下來深入城市的散步,令我想起在 Savannah 留學的時光,流點汗也讓早晨變得更有精神。

此外,我優化了每天揹的後背包。物理治療師指出,後背包的位置不對會造成脊椎的負擔6。很捨不得地把用了十幾年的 EASTPAK 背包,換成了 Deya 的簡約電腦包

Deya 是台語的「袋子」,為台灣的品牌,外型很有質感,個人覺得與 Porter 有得拼!他們的環保意識很足,許多包款是用環保回收的寶特瓶製作而成。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有選擇困難,但在現場挑選包款時,很難得不到十分鐘就做決定。外型與耐用性都符合需求,現在就是實驗看看能否再讓我用十年了!😎

回家後,發現用 Shopback 買能拿到 3.5% 的現金回饋,可惜太晚看到。先前在 Booking.com 上訂民宿時,每筆訂單都有 5.5% 的回饋,累積起來也是很可觀,推薦使用!

你可以用這個連結來註冊,在瀏覽器上安裝 Shopback 的擴充功能,並像平常一樣在官網上購物就好。若該品牌有和 Shopback 合作,瀏覽器會跳出提示,點擊打開 Shopback 後再結帳,紀錄就會存進 Shopback 的帳戶裡囉!

7. 錢能買到快樂

在經歷連環生病之後,為了慶祝康復,我們連續好幾天去餐廳吃飯。伴侶愛吃甜點訂了很多,我則是換了背包、買鞋、規劃了出國旅行和上一些與工作無關純粹是興趣的課程。

在這之前,因為計畫存錢,在開銷上總是精打細算,只買必需品或會提升工作能力的課程,也鮮少去餐廳,在許多事上面變的很功利主義。

我沒有意識到,東省西省,其實也把一部分的「快樂」存了起來。其實在省錢時並沒有不快樂,只是「不要這樣或那樣」的否定思維,多少會影響內心的感受。

有一天,我在 IG 上看到朋友在日本購物、大吃大喝,下了很大的標題「錢能買到快樂」,不禁想起之前滿喜歡的一本書《跟錢好好相處》所質疑的「金錢真的能買到快樂嗎」?

我很喜歡這本書「把金錢換算成活力值」的觀點。書中說明了消費主義與追求經濟成長帶來的問題,以及花錢就得再用相對應的活力再去賺回來。

當花費越高,就要做越多工作,我們便不是在過「活」,而是在找「死」。作者倡導重新釐清工作的定義,並透過多種方法來取代消費行為,我們就能擺脫資本主義與工業社會的束縛。

我想,只要經濟狀況允許,花錢確實能買到快樂,但目的很重要。

把錢花在認為值得的事物上,即使是買一個體驗、解決個人需求的東西或幫助他人,都能帶來某種程度的快樂,而快樂能提升免疫系統並預防生病7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當擁有的金錢超過一定的數字,花錢就不再能產生快樂8,因為有些層次的需求不屬於物質範疇,這也是為什麼有錢也未必能買到快樂,須視「個人的經濟狀態」來評估。

因此理財時走中庸之道,別過度極端,也是這場連環生病帶給我最大的收穫。就像人們常說的,金錢本身是流動的能量,錢也只是變成自己喜歡的模樣而已,對吧?😉

好啦!以上就是這五個月生活與工作的一些心得,若喜歡本文或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唷!

若喜歡文章,請花 1 秒點選廣告給予支持,再繼續往下閱讀 :^)

參考資料

  1. ChatGPT launches boom in AI-written e-books on Amazon
  2. Photographer admits prize-winning image was AI-generated
  3. AI Act: a step closer to the first rul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4. 別讓沉沒成本謬誤毀了你的決定
  5. Amazon Buys Whole Foods
  6. 別再殘害你的脊椎!揹後背包要注意的三件事
  7. How Being Happy Makes You Healthier
  8. Can money buy happiness? Scientists say it can.
Youi Shih
Youi Shih

多元斜槓的人生實踐家,擅長攝影、影片製作和文字創作,目前專注於探索個人成長、一人微創業和打造身心靈均衡的生活,為《沒有牆的小房間 atinyspace》的創辦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網站已受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