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21 年走到 2022 年,似乎還未做些什麼事來慶祝新年的到來。隨著雲霧稍微撥開了些,決定簡單地分享從成為部落客至今的心境轉變。要持續寫文章不容易,當喜歡的東西牽扯到商業利益又更困難了一些,不過啊,在你往下看之前,我想先告訴你,部落格對我來說,仍然是個十分重要的存在,我會繼續寫下去!🐬
初出茅廬,跟著許了一個「內容創作者」都擁有的夢
猶記得,當我初跨入「內容創作者」的世界時,我很興奮。在看到那麼多厲害的前輩,透過內容創作的事業來獲取多元的被動收入時,我知道我也辦得到。所以二話不說,我立刻就跳進了這個坑。
我感覺到自己像一匹動力十足的野馬,講話時眼裡帶有自信的光芒,早上也都能在七點半就自動起床。那種「被熱誠叫醒」的體驗,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每天都相信自己很快就能實現理想中的人生畫面,所以不斷在衝刺、衝刺、衝刺。為了急於賺錢,又需要大量的時間工作,我選擇減少生活的娛樂、降低開銷,為的是讓自己能夠在創業的過程中減少經濟的壓力。
不久後,我有了自己的第一個產品,也很幸運地,成功招收到學生。第一次透過自己的產品賺到錢時,內心非常的激動,除了謝謝學生的支持,也在心裡細細的咀嚼那種「抵達第一座里程碑」的喜悅。
在那之後,我更賣命了。透過學生的學習狀態,只要看見自己的產品哪裡不好,就急著想要改版,甚至提供更多元的服務或產品。心想著,我已經確定這裡有市場了,當這些收入線都漸漸變得穩定,我就不用再這麼累了。缺少的技能,還需要趕緊補齊,我還需要學會 OO、XX …。
如此無止盡輸出的狀態,大概持續了半年多。我漸漸開始面臨一些經營上的問題。
我發現,提供的服務或產品,若無持續的行銷或銷售,基本上就不會有業績。即使頻繁更新部落格,若內容與主題無高度相關,對行銷也不會有直接的幫助。可是問題來了,我並不是那麼喜歡做銷售行銷的人,也不想把錢花在買廣告。 —— 內心的抗拒拉扯隱隱燃起,我知道我的「直覺」正在暗示著些什麼。
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你選擇如何應變?
接著,台灣的疫情,在 2020 年中時終於爆發了。大批人馬紛紛加入部落格創業的行列。而我所經營的利基市場也受到影響,我意識到現在自己所擅長的利基市場是一個門檻最低、最容易獲得收入,也是最多人會選擇的領域。簡單來說,就是處在「競爭最激烈」的紅海中。
若想在紅海生存,就要更努力地跳脫出來。或著,也可以找尋一片新的藍海。
我很快就起了「調整利基市場」的念頭,坦白說,我已經有這個想法一陣子了。因此,做這個決定並沒有花我太多的時間,但思考「如何轉型」這件事卻足足讓我頭痛了一整年。
究竟要「優化、微調還是砍掉重練」呢?
已擁有的東西,都像自己的小孩般,難以割捨,更不用提身上還背負著教練的責任。若要優化,也不知該從何開始調整? —— 短短時間內,我嘗試了優化產品、部落格定位的改版,但感覺還是不太對。
就這樣,一個月又一個月的過去,白髮一根根的長,沒有任何進度。我知道,再這樣下去行不通的。如果只是坐在電腦前,漫無目的的瀏覽著網上龐雜的資訊也不會找到答案。深知,即便自己的事業卡關,日子還是要過,我決定回到職場,並找到「合適的單位」讓我能繼續經營部落格。
在詢問了家族企業的空缺後,我以兼職的身份,一週上三天班,開始了新生活。幾個月內,學習如何標案、增加對汽車零配件的知識、尋找廠商、詢價、議價、報價、出貨、驗貨等等,緩慢地適應中。 —— 後來發現,和家人共事,生活變得有些複雜,也有更多的議題需要克服。這部分未來有機會再分享給大家。😅
有時候,停下來反而可以讓自己向前一步
穩定的收入,暫時有了。經濟壓力變小了,但對於網路事業的迷惘,還是未找到答案。於是乎,我默默地做了另一個決定,就是「暫時遠離」電腦與部落格。假裝歸零,讓自己的選擇不被侷限,想做什麼都行。
我開始密集的看書、做評測、找老師協助。從 Simon Sinek 的《找到你的為什麼》、Roger Hamilton 的《 順流致富 GPS 》到 Vicki Robin 和 Joe Dominguez 共同撰寫的《 與錢好好相處 》;從 Wealth Dynamic、DISC、MBTI 人格測驗到中醫老師,只要能透漏出蛛絲馬跡的,我都樂意嘗試。
一天午后,我一如往常地帶著 iPad,迷惘的到離家不遠的摩斯工作。 而我今日的工作,就是「找方向」。我點了一杯玄米煎茶,到二樓找到最接近窗邊的位置坐下。把 iPad 接上充電器,輕啜了一口茶之後就準備開工。
找方向,究竟要從何開始呢?—— 過去做了那麼多事,雖然好似有出現一些蛛絲馬跡,但還是沒辦法拼湊出全貌。
「不然來找些有趣的課程來上好了!」我喃喃自語著,開始搜尋相關的國際證照課程。因為對心靈與自然療法有興趣,所以一下就找到很多資源。但這類的課程,要立即應用在工作上可能不容易,考量到需要經驗的積累,我把它們放進未來的學習清單裡,繼續探索。
我打開了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的官網,用土法煉鋼的方式,從「課程分類」開始一個個篩選。三十歲了,基本上,對許多職業、工作環境與型態都略有認識。我把不喜歡的刪除,逐個往下瀏覽。最後,我停在「職涯輔導」的類別,因為好奇、沒想過這個領域,卻因此帶來了「新的啟發」。
我聽見心裡的「啊!」的聲音。那個當下,我感覺如釋負重,對於接下來要發生的事開始抱著期待。經過兩天的利弊分析後,很快就報名了課程,而這門課也在二月初起跑了!並且是通通面授,讓很久沒社交的自己再度重出江湖。
就這樣,算是近期做的最大的一個行動。因為有了些體悟,所以又提筆開始寫了這篇紀錄。
在這個世代裡,幾乎每個人都在創業。無論是微創業,還是巨額投資的創業,都不是一條簡單且平穩的路。倘若有一天,你在路途中迷失了自己,不妨也可以試試看「暫時離開」熟悉的事物這個方法,或許兜了一圈,回頭來也可以為你帶來新的啟發,Who kn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