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奧良(下)—旅行日誌

Last Updated on 12 1 月, 2023 by Youi Shih

 

這次的旅行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做功課,對於紐奧良的認識是從遊覽的過程中慢慢了解的。從日誌裡可以看出我們是如何點點滴滴的探索,同時可以感覺到這個地方很「積極」的在告訴我們它的文化。

Day 1:一場美麗的錯誤

剛抵達的那天,因為時間太晚的關係決定不進市區吃晚餐了。我們邊研究公車路線,邊趕著回家。這裡的城市風格有點像賭城結合鄉村小鎮,我們住在比較遠離市區的地方。費了一番時間才搭上公車,中間因爲下錯站,要走一大段路才能到住處。當時天色已晚,身邊都沒有人,加上不熟悉的環境,其實有點恐怖。我們快步穿越安全島,S 邊怪我怎麼提早下了車,下一句就被一間餐廳(Willie Mae’s Scotch House)給吸引了目光。「不然吃個晚餐?」她問我。

紐奧良, 旅遊, new orelean, 爵士音樂, 巫毒, 神秘文化, 恐怖, 美食
Dinner at Willie Mae’s Scotch House. Shoot by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我看裡頭坐滿了人,晚上八點多了肚子也正餓,很快就帶著她進店。一坐上位,菜單都還沒來就聞到陣陣的炸雞香味。隨便一瀏覽,發現每組客人桌上都有一道炸雞。所以我們連 Yelp 都還沒打開查看餐廳的推薦餐點,就決定點一份來吃。炸雞上桌時,我二話不說就立馬咬了一口,沒吃還好,ㄧ吃驚艷到受不了,那炸雞的皮又薄又酥、肉嫩汁多,配上炒過的 Green Beans 跟 Mash Potatoes,整個是 Popeyes (我覺得美國最好吃的速食炸雞連瑣店)的升級版,這餐完全是ㄧ個美麗的錯誤。

基於省錢,我們只點了一份,而且在瞬間就將餐點掃光。「好吃的東西就是要吃得剛剛好,多了就不好吃了。」帶著八分飽的肚子,我們繼續在無人的街巷裡趕路,行李箱走路的聲音大到讓我們感到有點不安全。

IMG_5665
The house we lived. Shoot by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抵達民宿時,S 形容那是ㄧ棟像 The Shining 的 Hotel,我覺得是太寂靜的有點詭譎,但裝潢也復古的挺別緻。身爲ㄧ晚 $60 的房子,我覺得很可以。該有的都有,廚房可以下廚,有提供碗盤與ㄧ些食物。倒是,房子格局有點特殊,跟很多美國的老房子一樣,房間與廁所都有連通的設計。每間房間平均都有三道門,兩道分別連到左右隔壁的房間,但門都是鎖上的,ㄧ般也不會去開它,連廁所也是兩道門呢。當晚上關了燈打算睡覺,門是正對著床,深感台灣的風水論在這完全不適用。(但也因為這樣 S 才會緊緊抱著我睡,平時都睡到不知道去哪了!)

Inside the house. Shoot by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Inside the room. Shoot by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Day 2:一天走完紐奧良的精華地段

十一點出門開始變成我們的旅遊小默契(慵懶二人組)。首站,French Market 裡的市集其實跟ㄧ般市集差不多,S 覺得普通,我卻認為每個地方還是有自己的市集特色。(想法天差地北的咖波)被 S 以火箭速度牽著逛完全部之後,會發現許多店都在販售鱷魚頭標本、巫毒娃娃,是普通市集裡較少見的。印象深刻還有一間店是賣木頭的雕刻,形狀有寫實的嬰兒、還有棺材等詭譎的精緻設計。

透過市集,我稍微感覺到這個城市的文化有點毛骨悚然。

IMG_5679
The shop of Dutch Alley Artist’s Co-op. Shoot by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French Market 裡有名的還有鱷魚肉香腸,但我們不想吃可愛的鱷魚,所以很快就前往下一站 Acme Oyster House 吃午餐。但才剛踏出市集,走不到幾步路我們就看到經典的甜點店 Café du Monde(換我把口水流滿地的 S 拖走),一路走過去,我們每間店以地毯式搜索的逛,更加深了我們的推測,這個城鎮的文化多與生死、靈魂、治癒、鬼怪相關。

途中有經過一間當地藝術品店 Dutch Alley Artist’s Co-op,老闆以浮誇的頭飾與服裝,帶有濃厚奇幻感、戲劇性地招呼我們,整間店的作品充斥著詭譎的文化,非常有當地特色。更特別的是,在紐奧良還可以隨處可見面具的專賣店,當時問了 S 為什麼,結果兩人都不清楚原因,經事後一查,才發現紐奧良竟是面具嘉年華會的大本營。

IMG_5949
Mask shop. Shoot by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彷彿一輩子都走不到餐廳的)我們接著走到了皇家街(Royal Street),左右分別是一間間的畫廊跟商店,有紀念品店、賣復古燈具的、巫毒與治療相關的店。沿途中不斷的有爵士樂響起,無倫從店內還是店外,表演者都常都是整個樂隊出場,非常有氣勢,滂礡的樂聲讓整條街都活起來。再隔了一條街,來到波本街(Bourbon Street),也就是酒街。白天的波本街感覺還在沈睡中,只有少數的爵士樂從店裡傳出來,街上的人們身上還沒有灑滿酒味。突然間,一間復古的書店 Beckham’s Bookshop 佇立在古老的建築中,我們推開了門,一逛就是一個多小時。裡頭堆滿了十八到二十世紀的書籍、地圖、相片與膠卷,S 看上了一整套重達十五磅的美國舊書,我則是買了一本 1757 年出版的美國百科插畫全書。價格都破天荒的便宜。(完全是圖書館長 S 的天堂)

IMG_5726
On the street, with performer. Shoot by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In the store of Beckham’s Bookshop. Shoot by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出了書店,我們終於抵達 Acme Oyster House。店內昏暗的紅光坐滿了人,我們只點了必吃的 Chargrilled Oyster 與 Seafood gumbo。(美食要吃,錢還是得省)當菜一上,又一秒被我們吃光。且同樣的吃完又驚艷ㄧ陣,Oyster 完全沒有腥味,Gumbo 滑順的口感與恰到好處的味道配飯是一口接一口,像台灣的燴飯。隔壁的爺爺奶奶看到我們邊吃邊讚嘆,還詢問我們的餐,點了個ㄧ模ㄧ樣的(但份量多好幾倍)的餐。

IMG_5717
At Acme Oyster House. Shoot by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我們一樣八分飽的出了店,打算把最後的兩分留給 Café du Monde。在回去的路上轉往傑克遜廣場(Jackson Square),那是一個很大的花園跟環繞的步道,我們漫步的走在落下的黃葉之中,跟不小心遇見的,長得很像迪士尼城堡的聖路易斯教堂(St. Louis Cathedral)合照後,終於抵達甜點店。

IMG_5746

Food at Café du Monde, includes Beignets and Coffee Au Lait. Shoot by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服務生一上門便問「幾個 Beignet?幾杯咖啡?」,我們連菜單都沒看,就印證了原來店裡有這樣的預設值問題啊,可想而知這邊的顧客主要都是為甜甜圈與加了菊苣的咖啡歐雷而來的。S 終於吃到心心念念的甜甜圈,也就是台灣的雙胞胎淋上「巨厚」的糖粉配上無糖的牛奶咖啡。因為糖粉太厚,我們邊吃邊灑滿桌。(實在很難優雅的來一場浪漫的下午茶約會)

吃好吃滿,我也迅速順手的購入了咖啡粉帶回家。

At Mother’s Restaurant. Shoot by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接著就是今天倒數第二個行程,我們必須去 Michael’s買表演用的材料,僅用一個小時的時間離開市區再回到城市中吃今日的晚餐,也是經典的店 Mother’s Restaurant。我們點了Crawfish Étouffée、Baked Ham 跟 Bread pudding,發現 Étouffée 跟 Gumbo 的料理真的幾乎相同。 Ham 的多汁也不枉費它的昂貴,Bread Pudding 其實就是淋上焦糖的麵包變成卡士達的布丁口感。因為是第二天吃燴飯了,吃起來有點膩,並沒有感覺這間店特別好吃,只是普通好吃(可能是這兩天驚豔過多神經有點疲乏)然而,這間 1938 年創立的老店還是很值得體驗。

挺著肚子推開門的瞬間,外頭正好一場遊行正在進行著。帶頭的爵士樂隊以大陣仗的姿態停在馬路中央,指揮站在隊伍的側邊,引導著演奏家們吹響這個城市的夜晚。而在市區的這幾條街裡,夜晚彷彿沒有盡頭。

IMG_5790
On the street. Shoot by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 小知識延伸 】

  • 波本街(Bourbon Street):創立於 1718 年,是一條非常著名的古老街道。取名與波本酒無關,源自於當年紐奧良建立時,統治法國的 Maison de Bourbon 波旁王朝。
  • 面具嘉年華會(Mardi Gras):三百年前,法國人把面具嘉年華會的傳統隨著殖民帶進紐奧良,加入的人須先成為付費會員(至少 $600 美元),而路上的花車在大街小巷從白天遊行到晚上,會員必須穿著戲服、化妝或戴面具才能登上花車。而「撒東西」是嘉年會的傳統,會員在花車上投擲著塑膠彩色珍珠項鍊、絨毛玩具等,將場子炒熱。這也是為什麼波本街都會有許多人在酒店的露台上丟項鍊,在過去甚至為了得到更多的項鍊,瘋狂的人們會開始脫衣服跳舞。現在,每年二月仍會舉辦面具嘉年華會。而狂歡的文化也延伸到日常中,小型的嘉年華與遊行活動可是說是全年無休。
  • 附註:雖不想掃興,但在查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丟項鍊」的文化帶給地球帶很大的負擔,主要是那成堆被灑到地上的塑膠彩色珍珠項鍊帶來的垃圾污染,雖然現在已經有工廠在製作可以環保分解的珍珠項鍊,但能不買、不促進消費還是最好的方式。(延伸閱讀:How Mardi Gras beads get to the French Quarter)

Day 3:體驗傳統郵輪與最接近死亡的一天

IMG_5767
Steamboat Natchez. Shoot by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第三天的重頭戲是搭傳統的、高達三層的蒸汽郵輪(Steamboat Natchez)在密西西比河上遊覽紐奧良的沿岸風光。同樣十一點出門的我們,準時抵達賣票口,上了郵輪後,在長達兩小時的行船過程,我們吃了不是很好吃又很貴的 Jamalaya 當午餐、看了工廠林立的紐奧良沿岸,在河面上到處都是巨大的貨船,每艘看起來都歷史悠久。船上的人,多數是上了年紀的觀光客,我跟 S 邊吹著河風;邊看著類似的風景(放個空);邊想著我們果然還是適合走刺激一點的行程哪,像是搭船在沼澤裡跟鱷魚近距離接觸。

The view on the Steamboat Natchez. Shoot by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於是,一天的開始用搭船當開場白的下場就是覺得人生漫長。我們決定再吃一次甜甜圈醒醒腦。這次選的店是在河邊的 Cafe Beignet Jax Brewery,它的 Beignet 跟第一間不同的是體積較扁大、糖粉適中,且是熱騰騰的。咖啡稍苦,但配上甜甜圈也是完美組合。

滿足了胃,要再前往今天的最後一站。由於 S 對 Garden District 的建築興致缺缺,也害怕墓園的氛圍,我們達成共識去看個死亡博物館(The Museum of Death)就好,畢竟她的另一半很喜歡看這種驚悚的故事嘛。博物館的門面設計其實有點失敗,讓我們猶豫許久,怕進去會看到許多普通的展品,然而進入博物館後,在門口便擺放了很多動物的標本、死人的牙齒收藏罐,我們遂決定買票,定價每人 $15,且場內禁止使用手機,難怪網路上都找不到相關照片。

IMG_5889
The Museum of Death. Shoot by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這個展場有幾個核心主題,分別是動物與人類的標本(Specimen)、連環殺人魔(Serial Killer)與一些神秘詭譎的歷史。印象深刻的有三個展區,第一個是沒有打馬賽克的、古代屍體解剖的過程解說與一整組手術器具的陳列。第二個,美國是居於全國連環殺人魔的數量之冠,其中最多的症狀是源自於精神病,那個展區列出了許多知名的罪犯,例如以一家人都是殺人魔聞名的領袖查爾斯・曼森(Charles Manson and Manson’s Family)、最早的小丑殺人魔約翰・韋恩・蓋西(John Wayne Gacy)等,都是許多美國經典駭人的歷史。第三個,是關於維多利亞時期的一個風俗:與死人合影,並將之逝去的人臉作為娃娃以茲紀念。(Victoria Mourning Dolls)而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美國好萊屋電影的血腥恐怖故事都會以這些人、物品或是年代作為改編的依據。

看完博物館,S 整個人陷入瘋狂恐懼模式,要我儘速帶她回家,於是我們又買了第一天吃的炸雞,回家邊配著小明星大跟班(台灣綜藝節目)邊轉移她的注意力來作為今天的漂亮收尾。

【 延伸閱讀 】

Day 4:爵士樂之夜

因爲一些私人的原因,行程有做改變,於是我們多了一天的時間旅遊,而這天打算輕鬆地渡過。我們依舊在中午出門,去吃了人人推崇的老店 Gumbo Shop,點了 Creole Combination Plate(Shrimp Creole and Crawfish Ètouffèe and Jambalaya)、Chicken Andouille Gumbo(煙燻雞肉秋葵濃湯)、Praline Sundae(冰淇淋),共 $39 含服務費。

At Gumbo Shop. Shoot by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這餐,我們吃盡了人生最後一次這樣湯湯水水的料理。食物依舊好吃,但一連吃三天實在有點過多,於是這一餐最令我們驚豔的便是甜點。香草冰淇淋淋上焦糖與 Praline,我們倆吃的連講話時間都沒有,甚至再度成為隔壁桌的 Sample 呢,服務生一來,連餐都未點一開口便先問我們吃的是什麼。(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我們情侶檔天天看起來都被餓壞)

On the Royal Street, with performers. Shoot with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飽餐一頓後,S 決定要去復古書店買回她猶豫許久的書。這一次,途經的皇家街似乎開始熱鬧起來了,街頭表演者也是一個個比拼,我們一間間的細逛,唯獨印象深刻的仍然是巫毒術的專賣店,存在於牆與牆的夾縫間,販售關於能量石頭、草本治療的相關商品。而穿越了皇家街,我們終於抵達書店,帶著整整 15 磅的書,就趕場去 Perservation Hall 排隊聽知名的爵士樂表演(一人$20,限 Cash)。當時夜色已全黑,波本街擠滿了人潮與吵雜聲,許多酒吧的二樓小露台被人群佔據,準備丟塑膠彩色項鍊給一樓的人們。脫衣舞男也已經在吧台上狂舞,喝醉的人們尖叫四起。

IMG_5951
On the Bourbon Street. Shoot by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表演開始了。所有人擠在狹小的空間裡,當音樂一下,所有人隨著音樂的節奏搖擺,45 分鐘的爵士樂,我們沈醉在鼓、低音號、伸縮喇叭、小號與薩克斯風的旋律裡,好不過癮。在回家前,S 主動的問了要不要喝看看炸彈酒,「好好好好!」我當然非常樂意,其實第一天就想喝了呢。手榴彈調酒(Hand Grenade)本人就是花果風味濃厚、甜甜的酒,酒精味不濃不苦,喝的我整個身子熱騰騰的,回家還跟 S 拍了一系列微醺的照片。

Left: At Preservation Hall; Right: Hand Grenade. Shoot by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Day 5:在戰爭裡敲響和平的鐘聲

整趟旅行最先安排好的行程就是國家二戰博物館(The National World War II Museum)終於到來啦。早上因為被在台灣的朋友出事的新聞耽擱到,快十二點才進市區。走在 Canal 大道上的我們,原本打算再吃一次 Mother Restaurant,但在中途被看起來不錯的餐廳攔截了。S 霸氣的問「要不改吃那間?」她指著人滿為患的一間餐廳問我,果不其然,一問要等到 45 分鐘,我們都餓傻了。秉持著隨意的精神繼續看附近的店,幸運的用 Yelp 導航到一間名為 Mena’s Palace 的早午餐店,評價一樣很好。我們分別點了 French Toast with Sussage 與 Customized Omelet ,整體而言好吃不貴,重點是多日以來終於吃到湯湯水水以外的食物,已經想念清淡的滋味了。

At Mena’s Palace. Shoot by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填飽肚子,在漫步走去博物館的路上,發現從 Canal 街走到二戰博物館的地方,似乎是商業金融區。「如果我們住在這我就不會怕了吼。」S 盯著我笑著說著。「可是鄉村也不錯嘛」我雖然咕噥著,卻明白她的意思。

抵達二戰博物館後,我們迅速買了票,每人獲得一張 Dog Tag 電子卡。而逛展的起點,從一個列車開始。電子卡運作的方式是隨著看完的展區越多,可以用機器登記累積越多的物品,很有互動感。對於展出的內容,身為一個從高中就放棄讀歷史的人,透過這次機會我一個個重新複習,舉凡軸心國(Axis)、同盟國(Allies)、各國與各國之間的關係與土地的佔領、美國是如何加入二戰、珍珠港事件、諾曼第大登陸(D-Day;Normandy Landings)、猶太人大屠殺、廣島原子彈(Atomic bombings of Hiroshima and Nagasaki)等事件,分別記錄了德國當時在歐洲的戰況、日本人(Japs,帶有貶義形容日本人為「日本鬼子」)在二戰時的戰爭過程以及美國如何收復領土,結束戰爭。此外,也有展出當時美國與德國的兵器比較、美國強大的後勤(工廠與全國人民如何團結)的運作方式,依據當時發生的事件順序,以美國的角度還原二戰當時的情況,搭配非常多的影片解說,真的比看歷史課本生動許多。

At The National World War II Museum. Shoot by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整個展覽館很大,有兩棟,我們倆花了快三個小時還無法將它逛完。S 總是用重點式的看展,我則是貪心的每個都想看(畢竟對於歷史我是空杯一枚),便沒辦法將它全部看完,不過一張十幾塊的票,能看上半天真的過癮,估計要我看上五個小時都沒有問題。

On the street. Shoot by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逛完後,用僅剩的半小時參觀了博物館隔壁的當代藝術中心(Contemporary Arts Center),售票員見僅剩半小時要閉館,便不收我們錢。本來覺得好幸運,但進去之後才發現館內只有兩層樓,作品也不多,我們竟然就真的在半小時內逛完了。對於這個藝術中心的評價,當地的藝術風格其實沒有特別明顯,反而在逛城鎮的時候較可以強烈的感受到紐奧良獨特詭譎的文化。

At Pêche Seafood Grill. Shoot with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這趟旅行的最後行程,便是在 Pêche Seafood Grill 吃最後一次昂貴的牡蠣當晚餐作為收尾,接著,我們帶著法式甜甜圈(到底是多愛吃)到密西西比河旁散步,與 S 坐在河畔邊看著對面橋上閃爍的燈光聊著天,讓時間靜止在這一刻,然後一起準備好回紐約奮鬥的心情。

「妳對紐奧良最印象深刻的是什麼啊?」我問 S。

「好恐怖。」她苦著臉一秒回答我。「嗚,沒有好的回憶嗎?」認真的傷心了一下,畢竟首次的 Working Holiday,希望能有好的開始。

「好啦~食物啊、博物館啊、書店啊個別講起來都很棒,但整體加起來還是很可怕。」她真心的說著,我也知道這趟小旅行真的是完全把她嚇著了。

【 小知識延伸 】

  • 二戰博物館(The National world war II Museum):二戰博物館會建立在紐奧良是因為,此為當時最主要的後勤補給站,加上關鍵的諾曼第大登陸中的船是由在紐奧良的設計師 Andrew Higgins 發明,便以此紀念 。

日誌的尾聲

這種說走就走的旅行其實滿有趣的,在未知的情況下去了解一個地方,有時會比做足了功課再去當地看實物來的驚喜許多。當然還是會有一些可惜之處,像是不了解當地特色的話,就會錯過一些可能必須要體驗的事。這次回到家後我才開始查資料並將它們彙整成文章,一點一滴地補上對紐奧良的認識。「原來是這樣喔!」的想法不斷出現在閱讀資料的過程裡,逐漸完整了這個地方在我腦海裡的記憶。紐奧良獨特的恐怖文化,深深的烙印在我跟 S 的心上。

IMG_5764
Near the Mississippi River. Shoot by iPhone in 2018. Photography by Youi Shih

*現在就開始計畫紐奧良的旅行*

若喜歡文章,請花 1 秒點選廣告給予支持,再繼續往下閱讀 :^)

Youi Shih
Youi Shih

多元斜槓的人生實踐家,擅長攝影、影片製作和文字創作,目前專注於探索個人成長、一人微創業和打造身心靈均衡的生活,為《沒有牆的小房間 atinyspace》的創辦人。

2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網站已受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