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on 6 11 月, 2021 by Youi Shih
來紐約已經兩個多月了,都還沒有找到機會去露營。九月底的時候天已經轉涼,我們決定把握艷陽,趁冬天的雪季來臨以前去距離紐約最近、不到兩個小時車程的熊山州立公園(Bear Mountain State Park)露營!
特別的是,我們九月底去露營了一次,十月初又去了一次(實在太美了,燒到室友也想去露營)。所以這篇文章會綜合兩天的資訊,包含需準備的露營配備、公園介紹、天氣以及景色的區別。
熊山的歷史以及發展
大熊山的歷史錯綜複雜,地域涵蓋許多地方,神秘島嶼艾歐納島(Iona Island)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右邊則為綿延的哈德遜河畔(Hudson River)。
- 1683年時,大熊山被荷蘭一戶有錢的家族所購買,居住了約有兩百年。
- 1849年,一個名為葛蘭特(Grant)的人接手這個地方,開始重大量的葡萄(Iona Grapes)與其他果樹,同時支援國家內戰作為補給資源,但葡萄的品質一直不好。
- 1868年,葛蘭特的債主決定收回土地,並在一年後把土地轉賣給一群投資者,轉型成為渡假勝地。葛蘭特的豪宅被改建為旅館,也就是現在熊山公園裡唯一歷史悠久的旅館 Bear Mountain Inn。他同時新建許多娛樂、跳舞廳、蒸汽船等,當時一次可從紐澤西或紐約市載約2,500人。
- 1882年,西岸的火車開放帶來更多的觀光客。
- 1899年,因應兩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 & II)的需求,這群投資者將土地賣給美國海軍作為儲存彈藥的地方,成為美國國內最大的彈藥基地。
- 1903年,一次大爆炸炸死了六名工作者,鎮暴了所有建築的窗戶以及159棟兵工廠,僅有5棟倖存了下來。(這5棟建築現在被大熊山公園拿來當作儲藏室)
- 1955年左右,美國州政府購入艾歐納島,州長尼爾森(Nelson Rockefeller)花大錢新建了船塢、人工海灘以及游泳的地方,逐漸變成現在大家所看到的熊山州立公園。
- 1974年,這個地方正式被註冊為正式的國家自然景點。
- 後來,艾歐納島成為白頭鷹的鳥類保護區(Bald Eagle Sanctuary),同時許多的鳥類也會來這邊棲息,原生的動植物再度從戰後復甦,成了現在大熊山美麗的景緻。(可以看到超多老鷹)
地理位置與交通
公園位在紐約市北邊約 50 英里的距離,同時位在 Palisades Parkway 與 Route 9W 的交界處,最好前往的方式為自駕。若要搭火車,可搭乘 Metro-North 到 Peekskill station,再搭 Uber 或 Taxi 過河就能抵達公園。(Taxi 單程價格約 30 美金)
行程規劃
要逃離繁華城市喧囂的我們,在三天兩夜的行程中,爬山看河、露營烤肉是我們唯一的計畫。有時間的話,也可以前往艾歐納神秘島,從不同的角度觀賞哈德遜河與崎嶇山巒的景色,或可安排去周邊的西點軍校。好啦,若真的手很癢很癢很癢,十幾分鐘的車程外也有東岸最大的暢貨中心霸主 Woodbury Common Premium Outlet。
營區介紹
熊山旅館與主要爬山的地區為最上面的紅筐,登頂的過程可以遠眺橫跨哈德遜河的橋。在往上有許多平價旅館與餐廳,左邊約十五分鐘的車程有大賣場 Walmart 以及 iHop(好吃的連鎖美式早午餐店),伙食、購買補給資源都非常方便。
離大熊山最近的營區是左下方的 Harriman State Park 裡面的 Beaver Pond Campground,也就是我們這次的落腳地,需要在紐約州公園官方網站上預約營位。
這個營區最低限制的預約天數是兩天,每晚的價格15-18美金不等(超便宜)。住紐約的人會有9元的折扣,記得要先申請會員再預約喔。
這次的營區分為兩個大區域,分別環繞著兩個湖 Lake Welch 與 Lagoon。Lake Welch 是很大的海灘,可惜我們出門時間太晚沒有機會去走走,不然那裡也非常適合烤肉、放鬆。我們選擇的營位是靠近 Lagoon 的湖。
每個營區走不到兩分鐘的路程都有衛浴設施,甚至有獨立的廁所,附冷熱水(水龍頭為省水設計),廁所整潔維持的不錯。營位附近也有提供水源,不供電。一個營位限一台車,六人為上限。
特別注意:今年營區在十月十三號時就全面關閉,要等到冬天過後才會再度開放。(我們剛好趕上最後一波,好幸運!)
不同的氣候,不同的迷人景緻
我們首次去的時候是九月三十號,當時氣溫約有15-20度左右,非常適合露營。路邊的景色是綠油油之中夾雜著正在轉紅的黃葉,可以感受到夏天的尾巴,同時迎接秋天的到來。此時在熊山裡的特別景象,就是頻繁地看著葉子不斷的、悠悠的飄落,唯美的像極了慢動作。
第二次前往時是十月三號,當時溫度約2-10度的區間。葉子已經幾乎全數掉落,顏色大部分都轉為紅黃色了。若在這個時候進入熊山,映入眼簾的會是色彩飽和、豐富又鮮豔的景色。兩次的風景大不同,卻各有各的美麗。
〖小知識延伸〗
葉子變色由植物體內的色素變化所主導,楓葉葉片中含有許多色素,例如葉綠素、葉黃素、胡蘿蔔素和花青素等,各有不同的功能。
春夏季日照長,葉子有豐富的葉綠素。葉子行光合作用將葉綠素分解,並合成醣類獲取養分。夜晚時,葉綠素又開始合成,如此不斷循環。當葉內同時含有葉綠素與胡蘿蔔素時,葉子會吸收紅光、藍光、藍綠光,剩下的光則會被反射,故葉子呈現綠色。
秋天時,日照時間縮短,夜間漸長。落葉樹種會在葉柄基部產生離層素,葉子因而脫落,阻止養分的運輸。溫度降低後,葉綠素合成的速率變慢,因此含量逐漸降低。此時,胡蘿蔔素遠比葉綠素穩定,隨著葉綠素的消失,葉片中的葉黃素、胡蘿蔔素等開始主宰樹葉的顏色,使葉片呈現黃色。
深秋了,由於植物輸送養分的能力減弱,葡萄糖被留在葉子裡,使甜度越來越高。有些植物會將葉內的葡萄糖和葉黃素在陽光作用下逐漸生成花青素。因此葉子的綠色褪去,花青素不斷增加而變成鮮紅的葉子。隨著日光愈強,產生的花青素就愈多。溫差越大,葉綠素越低,葉片變得越紅。
抵達營區要做的三件事
這不是我第一次露營,也不是我第一次這麼晚抵達露營區。我第一次去熊山是跟伴侶 S 打算慶祝我們的交往週年,因為出發的時間太晚,抵達營區時已經將近傍晚了。幸好我以前就很常在天黑紮營,所以很熟悉流程。以下是首要做的三件事:
- Check-In
- Check-In 最重要的是要為車子註冊,並把拿到的單子放在駕駛前方的玻璃下。
- 找到營位,把立燈或頭燈打開(如果天快黑的話)之後,先搭帳篷
- 開燈除了方便做事,同時能避免動物或其他生物靠近。帳篷較費時,越早搭越好。
- 點燃營火、蚊香並擺放到合適的地方,熟悉環境(衛浴、水源與電力設備、倒垃圾的地方等)
- 森林裡面的蟲蚊非常活躍,尤其黑蚊、跳蚤的殺傷力足以讓你發癢一週。(可以的話,盡量不要用殺蟲劑或很強效的防蚊液,因為那多數都是對森林有害的化學物質。)
對於第一次露營的朋友,下午扎營會很興奮,而晚上紮營卻容易緊張焦慮,因為天黑的速度快到讓你很快就伸手不見五指。在營區,路邊通常都沒有設置燈。當我們太適應城市裡的環境,一但進到陌生的森林裡安全感會盡失。所以愈快把營區扎好,才更有寬裕的時間熟悉環境。
由於我們選擇週日前往,故整個營區空當當的,只有包含我們在內的三組訪客。(之前露營時沒那麼害怕,這次因為簽到時園區管理員特別給了我們張單子標示「黑熊時常出沒(Bear is active)」讓我們腎上腺素狂飆,後面會分享遇熊如何自保。)
第一次露營的十個基本配備與十個特別推薦的用品
點我進入
新手露營必備用品大公開
上面這個列表,是經過我從新手露營開始慢慢添購補齊的器材清單。第一次露營時,我漏掉了好多東西,讓露營這件事變得很辛苦。例如充氣墊,若睡在沒有充氣墊墊底的睡袋裡,整個夜晚肯定是很難眠。泥土石子的地跟家裡軟趴趴的床是天壤之別,整個夜晚要翻身十幾次才能撐到天亮。
再舉例,我因為忘了帶火種,用衛生紙、掉落的樹葉與樹枝作為點燃的火種源,可想而知,生火生到快往生(不過用純天然的火種源也是很有挑戰性,滿有趣的~)。最後一個例子是頭燈,有頭燈的世界做起事來就跟白天沒兩樣!前幾次都只有帶立燈,沒辦法照射遠方,對夜間做事非常不便。
安全注意事項
在森林裡露營的心情三溫暖是這樣的。白天的感受:「哇天啊這裡整個太美了」,當白天轉為黑夜:「喔天啊超黑超可怕,欸那是什麼聲音?????(葉子本人剛好落地~)」
我第一次帶伴侶去露營時,她的反應就是這麼可愛。當所有的感官在不熟悉的環境裡被放大時,即使是在同一個地方,都有可能產生各種複雜的情緒,就連我曾經也是那麼緊繃過。
我們之所以對未知恐懼,是因為不了解它。因此,打破恐懼的第一步就是理解它。去過數個美國的國家公園與自然景點之後,我發現他們都會特別標示「熊出沒頻繁」這件事。然而面對熊,我們到底是要裝死?爬到樹上?還是要逃跑?下面是救命的兩步驟與如何避免引熊出沒。
【 救命兩步驟】
- 不要奔跑。
- 利用「S型走法」慢慢的跨大步倒退離開。
熊會爬樹,因此爬樹逃生是最不智的選擇。另外,熊是雜食性動物,以水果為主,也吃小動物、腐屍,所以「裝死」的人很有可能被熊錯認為是「腐屍」,最後下場就是真的吃掉囉。
熊在多數情況下並無侵略性,反而瞪視、尖叫或奔跑可能會引起牠的不安。牠的前腳比後腳短,所以跑起來很費力,跑步對熊來說是弱項,下坡跑步更只有打滾的份。因此最好的逃生選擇就是用大S型離開(增加總路徑)讓熊追不到,若有下坡可以走更好。
【 如何避免引熊出沒】
熊通常出沒的時間是春、夏季的很早的早晨以及很晚的夜晚,原因為要出來覓食。因此,在每次吃完飯之後,記得將所有的垃圾、食物的菜渣都收拾乾淨,丟至營區特別設立的垃圾專區(通常是很大的鐵製垃圾桶),避免深夜動物出來翻找食物吃。
我以前露營時也曾在深夜被浣熊嚇到,凌晨躺在帳篷內突然被「塑膠袋的聲音」給驚醒,結果從棚內看到了浣熊的剪影…。夜間動物的出沒也不只有浣熊、黑熊,我跟伴侶S在大熊山第一次露營時,因為把帳篷扎在草地上,擋到鹿媽媽帶著鹿寶寶出來覓食。(也是看到超大的剪影突然映入眼簾,從「躺在地上」的視角看這個畫面的瞬間真的會被嚇到,看到是鹿之後就安心的睡啦~但第一次露營的伴侶卻一路緊張到天亮,幾乎沒睡!)
山況觀察:第一次爬山,熊山讓妳無法忘懷
這座山對平時沒有爬山習慣的人來說,會非常吃力。原因不在於遠,而是在於陡峭的地形,加上整個山路 90% 都是階梯,上山、下山共花費了將近兩個小時。然而陡峭歸陡峭,秋天要賞楓還是可以陡峭一下的,畢竟紐約州的楓葉大熊山還是首選。只要在上山時,在沿路邊注意有沒有適合拿來當登山杖的樹枝,一切就可以變得非常輕鬆,讓新手都能愛上爬山。
踏青日誌
兩次露營,都因為太愜意而過晚出門,抵達時已經傍晚。第二次甚至抵達時正在下著大雨,四個人在雨中用帆布搭起了遮雨棚,我們就在兩度的天氣底下熱血的烤肉。要聊聊兩次的感覺有何不同,只能說每一次進入山裡,都有不同的、無法預測的驚喜與挑戰。
第一次與伴侶上山,因為對地形不熟,爬起山來處處都是驚艷。第二次陪著室友爬,雖然知道了路線,景色卻截然不同。時間才相隔兩週,整座森林已經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伴侶在第一次露營時,遇到「只要會飛」的蟲就叫得驚天動地,帶她去了兩、三次之後,現在漸漸變得習慣了。原以為晚上都睡不好的她對露營會產生負面的想法,但在有一次我們在一群環繞的鳥鳴聲裡起床時,她告訴我「晚上雖然很可怕,但我還是很喜歡這次的露營。」
我想,這就是大自然帶給我們的能量與啟發吧。因為黑夜的未知所以害怕,卻又受被森林裡旺盛的生命力所吸引。要上山,你只能順著山勢情勢讓自己融入其中。對於未知的事物能夠擁抱多少,端看自己的心能打得多寬、多廣。
喜歡文章的朋友,在文末可以點擊一下廣告,協助小房間主人營運部落格喔
*聲明*廣告公司嚴禁無效的「重複」點擊,若短期間內洗版會造成網站帳戶被關閉
更多照片看這裡
【 延伸閱讀 】
〖 資料來源 〗
動動手指,按一下廣告
一起加入「化讚為賞」支持創作者的公民運動,用 30 秒免費申請帳號,並幫我按 5 下讚就可以讓我獲得實際的收入喔!